您好,欢迎来到问医网
当前位置 : 问医网 > 健康资讯> 肛肠科> 直肠息肉>

直肠息肉的病因 老人直肠息肉如何治疗

时间:2020-08-25 09:07:57   问医网

  直肠息肉的病因

  1、饮食因素

  饮食因素与直肠息肉的形成有一定关系,特别是细菌和胆酸相互作用,可能是腺瘤性息肉形成的基础。

  2、遗传因素

  一般认为,息肉形成与基因突变和遗传因素有密切关系,从目前研究情况表明,突变基因可以由父母遗传给后代子女,在遗传机会上男女是均等的,没有性别的差异。

  3、炎症刺激

  直肠粘膜长期被炎症刺激;可引起肠粘膜的息肉生成,这是由于肠粘膜的炎症充血水肿,糜烂溃疡愈合之后。

  导致疤痕逐渐收缩,形成息肉状,又由于慢性炎症刺激,致腺体阻塞,粘液储留而发病。

  粪便、异物刺激和机械性损伤;粪便粗渣和异物长期刺激肠粘膜上皮,以及其它原因造成直肠粘膜损伤,使细胞出现异常增生,形成息肉。

  4、粪便、异物刺激和机械性损伤

  粪便粗渣和异物长期刺激肠粘膜上皮,以及其它原因造成直肠粘膜损伤,使细胞出现异常增生,形成息肉。

  粪便异物刺激和机械性损伤:粪便粗渣和异物长期刺激肠粘膜上皮,以及其它原因造成直肠粘膜损伤,使细胞出现异常增生,形成息肉。

  5、管状腺瘤

  主要为管状结构,约占腺瘤总数80%,大部分有蒂,呈球形、梨形,表现光滑或有很浅的裂沟,明显发红充血,部分可见血斑,使表面呈虎斑样,一般在1cm左右,大者可达3cm。

  6、绒毛状腺瘤

  绒毛成份超过80%,较少见。大部分为无蒂型,花坛状或菜花样,少数呈亚蒂绒球状,表面不光滑,有无数绒毛突起。

  充血水肿及糜烂,常附有半透明粘液。直径一般》2cm,单发多见,好发于直肠、乙状结肠,本型恶变率极高为40~50%。

  7、管状—绒毛腺瘤

  绒毛成份《25~75%。

  8、家族性腺瘤病

  以大肠多发性腺瘤为特征,结肠镜下呈大量密集分布于全结肠,形态呈球形梨形有蒂或无蒂。大多仅数毫米,数目多密集分布,几乎见不到正常粘膜,呈地毯样,个别体积较大,出现绒毛状或混合型腺瘤。

  9、多发性腺瘤

  大肠多发性腺瘤,以腺管状多见。

  10、错构性息肉

  幼年性息肉间质丰富,有许多扩大成囊的腺腔。

  11、炎症性息肉

  炎表面色泽变白、质脆,周围粘膜有炎症改变。

  腺瘤状息肉的形成可能存在两个相关基因,即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,显性基因主要与家族息肉病,而隐性基因主要与孤立腺瘤性息肉有联系。如家族性息肉病,属于染色体显性遗传,有明显的家族史。

  老人直肠息肉的治疗

  直肠息肉的处理原则是发现息肉即行手术摘除。目前摘除息肉的主要方法是内镜下行各种摘除法。根据息肉的形态、大小、数量及蒂的有无、长短粗细而分别采用:

  1、高频电凝圈套切除法

  主要用于有蒂息肉。

  2、高频电凝灼除法

  主要用于多发半球状小息肉。

  3、高频电凝热活检钳法

  目前很少应用,主要被②④法取代。

  4、活检钳除法

  主要用于单发或少数球状小息肉,简便易行,又可取活组织病理检查。

  5、激光气化法和微波透热法

  适于无需留组织学标本者。

  6、黏膜剥离嵌除法

  主要用于扁平息肉或早期癌患者。

  7、“密接”摘除法

  主要用于长蒂大息肉,难以悬于肠腔者采用大息肉密接肠壁电凝切除法。

  8、分期批摘除法

  主要用于10~20颗以上息肉患者无法一次切除者。

  9、内镜、外科手术联合治疗法

  主要用于息肉病患者,即将息肉稀疏区以手术切除,这样即可达到治疗目的,又可维持大肠正常功能。

【申明:此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,与本网站无关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本网发布或转载文章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,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。如有作品内容、知识产权和其它问题,请联系我们,我们将会定期收集意见并促进解决。】

相关医院